为响应“三下乡”号召,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潍”光点亮“疆”来实践团奔赴新疆喀什,聚焦当地教育发展与文化传承,充分发挥历史学等专业优势,以青春力量助力边疆教育事业。2020级历史学专业的王进福同学怀着对边疆文化的热枕参与其中,在喀什这片热土上书写着自青春实践故事。
一、喀什教育侧记,见证坚守与担当
实践团成员王进福对喀什地区教师日常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语文教师阿依古丽提前备课,系统梳理教学重难点;数学教师阿尔孜古丽精心完善多媒体课件,致力于提升教学直观性。课堂教学环节中,阿依古丽注重引导学生品鉴文学作品,阿尔孜古丽则善于运用生活实例阐释数学原理,并在课后为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班主任教师不仅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妥善处理学生矛盾,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类学科教师积极组织学生社团活动,通过家访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同时持续进行专业能力的自我提升。这些教育实践细节,使王进福深刻认识到喀什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心灵守护者、成长引路人”的多重角色定位,也为实践团探索教育帮扶的有效路径提供了宝贵参考。
二、专业赋能,助力教育文化交融
实践团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各专业成员立足学科特色开展精准帮扶。其中,历史学专业的王进福同学创新运用口述史研究和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喀什教育发展脉络,为当地教育创新提供历史参照,有效构建起教育实践与文化传承的互动机制,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用专业能力服务边疆教育的使命担当。
三、青春接力,共筑教育希望
从王进福同学对喀什教育的调研与实践,到实践团各专业同学的协同行动,文史学子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喀什教育帮扶一线。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动力,将青春热忱融入边疆教育发展。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推进教育调研、文化宣讲、课程辅助等工作,通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等具体举措,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为喀什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