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升乡村节粮爱粮意识,8月5日至8日,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村中寻迹队”深入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苑家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为当地村民送上生动的“粮食安全课”,在田间地头播撒下爱粮护粮的种子。
知识下乡,播种安全理念
烈日炎炎,阻挡不了青春的热情。实践队员们立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在村委会广场精心设立宣传展台。图文并茂的手册、清晰直观的粮食生产流程图解,成为队员们普及知识的得力助手。他们耐心细致地向乡亲们讲解一粒种子如何历经风雨成为餐桌上的食物,剖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阐明节约每一粒粮食对国计民生的深远意义。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了知识与村民的距离,让粮食安全的理念悄然扎根心田。
走访传技,守护粒粒辛苦
宣传之外,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家院落,重点走访种粮大户,认真倾听并详细了解当地粮食产量、储存条件及生产中的实际困难。结合所学知识,他们现场解答科学储粮、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问题,还化身“节粮小老师”,传授减少粮食浪费的实用窍门。村民李大叔感慨:“以前觉得粮食够吃就行,没想到有这么多讲究,以后定会更珍惜,不浪费大家的辛苦汗水!”
青春护航,共筑爱粮风尚
为期四天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实践队员们用真诚与汗水,将粮食安全知识送到乡亲们身边,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活动虽短,影响长远。实践队成员表示,将持续关注乡村粮食安全问题,积极发挥青年学子的力量,将“知粮爱粮、节粮护粮”的理念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共同守护好村民们“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