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团中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爱国爱党、奉献社会的情感,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成立三下乡鲁喀专项服务队,前往喀什地区进行专项志愿支教服务,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敢为先锋,奉献火热青春,成为知行合一、献身国家的新时代青年。
本次三下乡鲁喀志愿支教服务队由文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0名成员组成,本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大团结的宗旨,以风筝民俗文化教学为切入点,以长征之路红色文化为突破点,以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为关键点,探索“一横一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新范式。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为贯彻落实“文化润疆”的重要指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下乡鲁喀志愿支教服务队以风筝文化教学为切入点,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动画讲解、视频展示、手工绘制等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同时以风筝为载体打造“一横”文化长廊,如沂蒙精神、延安精神、丝绸之路等,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民族精神,滋养民族根脉,用文化的力量凝聚民心。
为进一步提高新疆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破除民族间沟通的障碍,支教服务队在喀什疏勒县八盘水磨社区开设为期五天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专题课程,本专题教学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模块,各模块交互融合,红色文化贯穿始终,并举办传统文化交流体验活动,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下乡支教服务队开展“讲好长征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故事进社区活动,带来三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故事宣讲课。支教服务队精心设计长征精神宣讲课,以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等重点事件为主线,以陈树湘、张思德等红军英勇故事为支撑,通过课堂讲授、影视作品观看等方式的学习,实现以手绘的方式重走25000里长征路,构建“一纵”红色文化之路,引导新疆青少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本次三下乡支教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贯穿始终,理论政策宣讲为主要内容,辅之以同心圆主题的户外拓展活动,既突出新时代以来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做到了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贯通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文史学院三下乡鲁喀志愿支教服务队在此次支教活动中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充分发扬“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潍院精神,共计服务人次达800余人,服务时长约100小时,制作视频5个,发表文稿5篇,出色的完成了本次支教工作。中国青年志愿者、山东援疆、东营援疆、疏勒县官媒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校支教活动进行报道,疏勒县八盘水磨社区高度赞扬支教服务队的表现并致信感谢。
20个昼夜交替,400多个小时,跨越4500公里,对于三下乡鲁喀志愿支教服务队的成员们而言,本次志愿支教的列车显然已经到站。但是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助力民族团结的时代列车仍在继续前行!我们坚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文史学子踏上新疆这片沃土奉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文字丨叶子慧 周妍
编辑丨李志
审核丨郭泰山
发布丨文史学院团总支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