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民,我校中文系(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71级校友,曾任潍坊市文化局局长。现任潍坊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
1952年3月,我出生在高密西乡的一个秀美农村。清清的潍河水从村西边淌过,河畔东边的树林、河滩是我儿时的乐园。东汉鸿儒郑玄的墓祠就在村子后面,村庄也因他而得名——郑公村。从小就听大人们讲述他的轶闻趣事,也许是
一方水土的文脉,使我这个农村娃后来成了文化人。
我成长的年代,是新中国蓬勃向上的年代,大跃进、人民公社,为了中国人民大众的幸福,老一辈革命者苦苦地追寻和探索着。错误在所难免,但精神和理念是可敬的。
我14岁那年,被伙伴们推举为学生代表,赴京接受毛泽东同志的接见,从此一路走来,到现在经历了整整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回首往事,却有弹指一挥间的感觉。
16岁初中毕业后,回村参加农业劳动,那是生命中什么都不怕的时期,什么活都干,什么活都抢着干,那时一个整劳力是10工分,我竟然一年挣2600多个工分,但每个工分值仅为三厘钱,一年也挣不了10元钱。虽然没有经济账,
劳动却强壮了我的体魄。第二年夏天,在田间里,当时的生产队长告诉我“组织决定,让你去学校当民办教师”,这使我兴奋不已,因为当老师是自己的一个梦想,1969年7月,自己成了一名民办教师。当教师从头学起,除了备课、讲课,就是随堂听课。请教老教师、走访学生家长,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角色,年底评优,自己所带班级竟被评为先进班级。1971年被推荐上了大学,进入了当时的昌潍师专中文系深造。三十五年过去了,过去仅有一幢旧楼的母校,
现在已经成为一所占地2000余亩、在校生20000余名的综合性学院,目前正在向综合性大学迈进。母校的师长给了我知识和力量,为我以后的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母校的辉煌,使每位学子都感到无限光荣。
197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高密县的一个学校任教,当班主任。教学依然是兢兢业业、不甘落后。1976年送走毕业班后,组织上就派我带知识青年下乡锻炼。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9月,被提拔为高密车站联中的副校长。那时刚刚恢复高考,各地都在抓升学率,我所在的车站联中连续三年升学率都在城关片中列前三名,深得领导的器重。1980年7月,昌潍地区派第三批援藏教师队进藏,又任命我为队长,赴日喀则地区任教。
我被分配到了亚东中学。亚东中学地处边境,情况复杂,期间又发生了6.2级的地震。两年间,克服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援藏教学任务,我带的队员中6个非党同志,全部在西藏加入了党组织。进藏时,我的
父母已70多岁,儿子4岁,女儿2岁,从家庭条件看本不该进藏的,但既然组织上看重自己,也就毅然决定去了,那时援藏一待就是两年,没有探亲假。当我完成任务回来后,才得知老父亲因病医治无效而去世了。父亲就我这么一个儿子,而且是老来得子,此情此景是可想而知的,是我妻子为我承担了一切,担负起照料年迈多病双亲和年幼孩子的重担。为了让我安心在藏工作,家中重大变故一直瞒着我。
援藏归来,我被调到市委宣传部工作,1984年9月,又被任命为潍坊艺术学校校长。那时的艺校规模很小,59名教职工,62名学生,单一的戏曲专业教学,社会上当时对艺校的称谓是京剧小班。当年的财政拨款为17万元,缺钱、缺场地,办学相当困难。我在艺校十二年,十二年间艺校成为全国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1994年学校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那时艺术中专类全国只有十一个国家级重点,华东六省市只有潍坊艺校列在其中,我被省教育厅评为
“十佳”中专学校校长,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文艺工作者,被国家文化部聘为国家级重点艺术学校评审委员会委员,被中国中等艺术教育学会选为副会长。在艺校期间,对国家教育做出了三点贡献:一是拓宽办学专业,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戏曲教育,使戏校变为综合性艺术学校;二是率先走出一条社会办学与国办相结合的办学道路,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三是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找到了切入点。1993年我在上海全国中等艺术教育学会的年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试谈中小学双学历构想》,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针对艺术招生、专业素质差而撰写的,建议在中小学阶段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增强音体美的训练,倡导办艺术类兴趣班并规范化,兴趣班专业达标,毕业时发一个结业证书。报考艺校时,专业达标者可免考专业。该建议得到国家文化部和教育部的肯定,并责成潍坊首先试点。于是从1993年起,潍坊市教育局、文化局、市计划委联合发文在城区七个学校试点,这个做法为以后教育部推行素质教育找到了切入点。十多年过去了,看到潍坊的艺术考生依然名列全省乃至全国之首,从心里感到欣慰。
1996年7月,我被调到潍坊市文化局任局长、党委书记。十多年来,文化工作的重心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力求文化工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风筝文化是潍坊的特色,历年国际风筝会的举办成功,使潍坊走向了世界。多项艺术作品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人口文化”一等奖及省级以上的大奖,有的添补了潍坊的多项空白。由于工作突出,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2001年,我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化部联合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受到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3年以来,先后当选为潍坊市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副主任、潍坊市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协会会员等职。多年来,还致力于文化研究,编写了《晏子研究文集》、《郑玄研究文集》;主编了《潍坊文化三百年》,此书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书稿约一百二十万字,并出版发行。
先后出访了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12月,澳门回归时曾带领艺校80多名师生参加了回归日的庆典活动,见证了澳门回归的历史时刻。
往事如烟,现在已专职做政协常委工作,工作之余可与校友们共勉。